北宋女艺人各出绝招大吸金

作者:乔娜 朱上坚 来源:《意林12+》

  “胭脂虎”“河东吼”足以证明宋朝妇女的强势,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。北宋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人性意识的觉醒,突出表现为两类人的地位空前高涨:一是文人,二是女人。宋朝女人有傍身技艺,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职业。她们用聪明才干和勤劳实现梦想,眷顾家庭,赢得了社会地位。

  不重生男重生女——女艺人身价赛黄金

  皇家有资本大搞派头,逢年过节喜庆祝寿都热衷于请乐队、戏班子热闹一番。皇家表演乐队中,全是年方二八的美眉,她们经过时,必引起轰动。年轻男子兴奋地吹起口哨,争先献花,端着酒杯频频放电眼。市民追星一点不亚于现代,场面异常疯狂。

  一名才艺俱佳的女艺人身价是官券千缗。那个时候,没有显赫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小户人家,全视女孩儿为掌上明珠。生下男孩,哭天抹泪儿感叹命苦。若生下丫头,全家欢天喜地,真是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”这句诗的写实。父母只盼女孩快快长大,选择合适的技艺让她拜师学艺,然后待价而沽,期待有朝一日麻雀变凤凰,全家沾光。

  嫁好不如干好——厨娘摇身一变成富婆

  厨房是女人的天下,在这个天地里谋生,她们得心应手。她们个个技艺精湛,用一双纤纤玉手,为那些挑剔的食客烹调着各种美味。

  宋代男子争着迎娶擅长煎炒烹炸的女子。对进门的媒婆,女孩父母夸女儿的口气都如出一辙:“我家女子不善裁袍补袄,若修治水蛇、黄鳝,一条胜似一条。”那时不流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,相反,人家是干得好才嫁得好。有好厨艺不仅能嫁给有车有房有前途的官员,在社会上还能享有相当的地位。当时市场上很多名牌食品和食杂店都以女子名字命名。比如王小姑酒店、李婆婆杂菜羹、王妈妈家茶肆、金明池酒肆卖酒女、汴河岸卖粥妪。她们厨艺精良,食客们逢人便夸,连做广告的钱都省了,都是远近闻名的富婆。

  行行出女状元——懂手艺当职场宠儿

  所谓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不懂歌舞艺,不精通厨艺,都不要紧,只要学会一门手艺,宋代妇女到职场上照样可以如鱼得水。

  《单符郎全州佳偶》中说:李英是个缝补刺绣的针线人,技术十分了得,可以暗中缝纫,分毫不差。一位踏青的郡王,偶然看见一女子腰间挂了一条手绣腰带,大为欣赏,派人一打听,原是临安桥下“璩家装裱古今书画”店家18岁的女儿璩秀秀。从此她被郡王赏识,接进了府中。寺院的老尼姑们听说了刺绣奇遇,纷纷扔掉原来的行当,全都拿起针线做绣工,增加寺院收入。

  宋朝妇女实在幸运,会点手艺就能变成职场宠儿,这缘于就业政策的宽松,没有歧视。举凡有影响力的行业都有女子的身影。这和家长教育有关,那些父母虽没文化,目光却很深远,根本不逼孩子学钢琴、练书法。他们告诫女儿:不论厨师裁缝都要吃苦耐劳,下死力钻研学艺,务必要出类拔萃。

上一篇:美国律师的“生意经”     下一篇: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