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集腋成裘”知冷暖

作者:张懿奕 来源:《意林12+》

  “集腋成裘”的本义是把狐狸腋下的毛皮集中起来做成裘皮衣服。集腋成裘,出自《慎子·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少,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
  李白著名的诗句“五花马,千金裘”中就有“裘”这个字,说明“裘”皮是很贵重的。关于“裘”,在古代,只有国君之类的人才能穿得起“裘衣”,“裘衣”对于百姓来说,最多只是听过,不但没见过,更别提穿了。冬季的寒冷对于穿“裘衣”的君主和穿“单衣”的百姓来说,感受是不同的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

  卫灵公,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,政治上毫无建树,性格软弱,无论忠言还是谗言一律照单全收。有一年冬天,卫灵公突发奇想,召集百姓,让他们在天寒地冻的湖面上凿一个池子,一位叫苑春的大臣听说后,马上前去阻止。苑春对卫灵公说:“这种天气异常冷,您却要您的子民凿池子,这是对百姓很大的伤害。”

  卫灵公很疑惑地问:“这样的天气冷吗?”

  苑春说:“大王,您穿着狐皮大衣,坐着熊皮暖席,屋里烧着火炭取暖,自然是不会感到冷了。可您的百姓就没有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了,他们的衣服补了又补,鞋子坏了也编织不了,又没有什么钱买炭取暖,能不被冻死就已经很幸运了,再叫他们去冰面上凿池子,就是叫他们去送死。大王如此严苛地对待百姓,恐怕百姓会造反啊。”卫灵公听到此,立刻下令停止凿池。

  上古时期,人们捕猎,获得兽皮,用骨针将兽皮进行深加工,制成可以御寒的“裘衣”。由于捕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,特别是捕狐狸这样的动物,尤为艰难,用兽皮制衣更是难上加难,所以这种兽皮衣因为少而显珍贵。到了周代后期,用狐狸皮制成的“裘衣”就是高贵和富有的代表,一直到清代,狐皮大衣一直都是贵族争先穿着的衣物。当然,除了狐狸毛皮可做“裘衣”,自唐代边贸流行之后,貂皮也成为一种“珍贵”的裘衣,而在贵族中流行起来,清朝时,只有显赫的贵族才有资格穿。

  兽皮制成的大衣,尽管有着极佳的御寒效果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穿得起,时至今日,貂皮大衣还是比较昂贵的,因此穿“裘衣”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人“炫富”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