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 祠

作者:黄彩芳 来源:《意林12+》

  在闽南一个小乡村里,有个宗祠,宗祠原先是个人家的古屋,后来因为历史悠久,被改为宗祠了,这里有许多房间,围绕在天井两旁,成了个四四方方的样,正堂是祭拜的地方,有一个放灵牌的柜子,柜子已经快挤满了,蒙上了暗沉沉的灰。

  正堂的右旁过道有间房,房门是有木雕的,花纹很精致,但我看不清楚。门是老式的扣门,房里堆置了许多宴请用的桌椅,门开了一条缝,里面可以看到先祖的照片。我们是不常回老家的,但每次回来,妈妈都会在这里望一望,她说她可以看到她的爷爷奶奶和妈妈。

  “我小时候,和你的姨们跟着奶奶住在这间房。床不大,要横着睡。”妈妈说道。她的回忆里,宗祠是热闹的,许多家的人住在这儿,但我是想象不到的,但早几年前,大概还能见着以前的光景,那时谁家里人宴请,都在宗祠这里置办。十年前宗祠翻新时,村里人在这摆酒,一面墙上贴着一张红纸黑墨写的捐款人名单。那时,还是热闹的。

  也许是我不常来吧,再回来祭拜时,见着那面墙,只剩下红纸被撕下来的痕迹。宗祠上空的天井投射下的阳光把屋内的尘埃照得清清楚楚。宗祠,已没了昔日的光景。

  今年外婆忌日,回到了宗祠,闽南的风俗是要烧金纸,金纸焚烧后卷成灰黑色的团,还带着亮橙色的星光,很轻,在空中漫舞。舅舅走来问我要纸巾,我递了过去,我看到舅舅和妈妈站在那间房门外,我不知道这纸巾是用来擦拭什么,但无论是何物,那也是一段回忆。

  右道延伸到底的是一个低矮的小房间。这间屋与其他房间不同,没有窗,只要对通的两道门,房间里潮湿的气味特别重,一股闷臭的味道肆意弥漫整间房。但这里,还是有人住的。有个“女孩”住在这里,几十年了,村里人一直用女孩来代称她。从我记事起,她就一直住在宗祠里,前几年她还是会出来走走看看逛逛,看着到了祭拜时才会热闹起来的宗祠,跟别人说说话,驼着背,双手叠放在身后,慢慢地移动着。但是后来,她喜欢那条竹子做的矮凳,坐在门旁,跟过路人打声招呼,没人的时候就静坐,一坐就是一天。妈妈每次来都会带点东西给她。

  “你好久没回来了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

  “——要常回来。”“女孩”紧握住妈妈的手。

  “女孩”患了白内障,因此摔了很多次,最后一次摔了就一直在床上了。“女孩”的事情,都是妈妈打电话给外公才知道的。再过几年,又去宗祠时,那间房的门没开了。“女孩”没了。“怎么没了?”“病死的吧,没了更好,活着更受罪。”

  “女孩”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,儿子们轮流送饭,女儿偶尔来照看一下。为什么不一起住?他们不要。

  “女孩”没了后,一直没人住那间房,直到今年回去又看到房门打开了,里面又住了一个老太太。“什么时候搬进来的?”

  “一两年了吧。”

  “在这里干吗?”

  “等死。”

  点评

  宗祠,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建筑,伴随着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,其消亡是注定的事情。也就是说,宗祠的命运也只剩下了“等死”。作者把宗祠没落的无奈和悲凉感描写得淋漓尽致,发人深省。

上一篇:大道至“真”     下一篇: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