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,家长、学校、校园暴力究竟谁之过

作者:未知 来源:《意林12+》

  最近,校园暴力话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——安徽省黄山市一名男生给一名女生投毒,而一段被网友称为“女版古惑仔”打群架的视频热传网络。为何校园暴力频见报端,这些暴力事件背后,家庭、学校、司法、社会,究竟是谁的角色缺失?

  数据:校园暴力,很伤很痛

  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数据显示: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,14~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上升,近年来已突破50%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的相关调研表明: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趋于低龄化、文化水平较低、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大、所犯罪名比较集中、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、共同犯罪居多等六大特点。

  定义控:成长中有多少痛,是不被言说的

  恶绰号

  不少人以为像美国枪击事件那样的才算是暴力,其实,带有侮辱性质的绰号也是校园暴力。但在现实当中,大部分学生和老师,对这类“校园暴力”不以为然。

  冷暴力

  更常见的校园暴力恐怕是言语暴力,像谩骂、嘲笑、侮辱和威胁等。还有冷暴力,伤害力更强,甚至老师也会对某些学生故意冷落、轻视、疏远和漠不关心,致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伤害。

  “严惩论”交锋:要不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

  支持方: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必要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晓翠:

  法律应当保护遵纪守法的好孩子,对那些施暴者也要有相应的制裁。

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大勇:

  校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非常大,心理冲击深,有的可能一生都难以消除。

  反对方: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可取

  清华大学教授李家明:

  一旦采取刑事制裁,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就有了污点阴影,在孩子心理上是一道坎,很可能会自暴自弃。

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:

  现行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合适的、恰当的。我国刑法立法时比较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刑法立法,并参考世界上诸多国家的年龄区分标准确定了现在的年龄划分线;另外,惩罚施暴者时要考虑他未来的前途与出路。

  另类声音:抑制校园暴力,应强制监护人接受教育

  孙云晓(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):

  在犯罪心理学上有一个挫折攻击理论,就是说当人受到挫折的时候,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发泄。影响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有很多因素:父母离异、自身为流动儿童、缺少父母的关爱。我认为出现了暴力或者霸凌的现象,需要追究监护人的责任,包括要求监护人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。

  方法派:中国的家庭和学校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

  在美国,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,学校、家庭都承担重要的责任。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教育的法案》规定了学校安全和预防暴力的措施。少年法庭的法官甚至可以判令当事人的父母、亲属或者同住人员履行某种行为,如:命令父母陪伴咨询、参与物质依赖治疗计划等。而在中国,呼吁加重刑罚的声浪向来不小,但没有人想起去追究与未成年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学校和家庭的责任。

  父母应担责:别培养有钱的“废材”

  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家庭有绝对关系,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。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以被父母忽视的居多,他们的父母以为只要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就行了。殊不知,缺乏监管教育,一个“废材”有钱更会惹事。

  学校需做好:担起保护学生的责任

  在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个预防校园暴力的环节上,我认为只有学校是最佳落脚点。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公共机构,培养远离暴力、热爱和平的学生是应有之义。现在,很多中小学连专门接受校园暴力投诉和应对的部门都没有,许多中小学教师也缺少应对校园暴力的观念和知识。这恐怕是校园暴力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社会需净化:给孩子的世界 “去污除垢”

  如果社会环境够“纯洁”,孩子们也不会受到来自现实生活、影视作品中暴力因素的影响。之前有报道称,法国决定禁播日本动画片《哆啦A梦》,理由是该片可能对小孩造成不良导向。不管这样的建议有没有用,起码一个社会应该对下一代的成长负责,并且要尽心尽力,细致入微。

  行动力:勇敢面对,智对暴力

  不盲目——逃脱、回避、沟通……不是软弱,是智慧

  比起减少校园暴力的措施,我更关心如何直面校园暴力。我们不该鼓励受害者盲目进行反抗。因为多数情况是比受害者年龄大的孩子施暴,力量明显有差别。面对这种情况,受害者应该伺机逃脱求助。如果只是日常的同学之间的交往冲突,可以进行良性的沟通。对于那些令人发指的残暴行为,沟通有时是徒劳的。

  不迷失——健康成长是更重要的事

  基于校园暴力并不少见,我更希望被欺负的同学能减少心理伤害。被欺负的同学往往容易出现恐惧、抑郁、焦虑等症状。所以,有校园欺凌的情况出现时,必须马上告诉老师和家长,进行应急沟通,让自己逐步走出阴影。如果不能回避被欺负的情况,可以考虑转学。不要想着以暴制暴,仇恨社会。人生很长,成长是更重要的事,不必在一件事上让自己迷失。

  高手来挑战:

  我们希望更多同学能以更美好的形式度过青春年华,但校园暴力是个永恒话题,我们不可能穷尽它的所有问题,欢迎同学和老师就此话题与我们讨论,或提供建议,或一抒胸臆,您的见解可能价值千金。我们会在下期择要刊登。

  态度脱口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