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错图笔记》:“博物”男神张辰亮就爱为科学打广告

作者:沈杰群 来源:《意林12+》

  阅读分享:阅读理解和写作占中高考试卷分数比例的80%以上,而科普文的阅读和写作命题角度则占其中的半壁江山。科学也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能使人驱除蒙昧,掌握新知。大受欢迎的博物君张辰亮始终秉承一个理念:科普,就是为科学做广告,要让大家乐意靠近自然科学,不排斥并好好利用。

  自从接手《博物》杂志的官方微博,张辰亮就和“博物”二字绑定了。高冷神秘的网红“博物”公号君是他,吸纳了566万粉丝;大众对自然界的任何好奇,仿佛总能借助微博“@博物杂志”得到答案。

  微博吸粉不易历经从卖萌到高冷的转型

  为了去掉“官博高高在上”的刻板印象,张辰亮先使劲卖萌,用“滴”“呀”“哦”加感叹号。 随着微博粉丝量攀升,提问数日益庞大,自此,“博物杂志”大步迈向“高冷”。无论提问正经与否,他都“面无表情”,连开玩笑都“冷静”异常。有人问网剧《盗墓笔记》里“尸蟞”原型是什么,张辰亮淡定答:“《海底总动员》的鲨鱼,《葫芦娃》的蝎子精,异形,屁股上还有个巨灵神的锤子。”

  不再装可爱讨好网友,微博高冷如扑克脸。反差感倒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幽默感,“博物杂志”粉丝暴涨。

  结缘清代“博物”男神探索海洋生物特别过瘾

  在《博物》杂志,张辰亮还要完成其他工作:编辑杂志稿件、自己写文章、给杂志开发周边产品……从早晨9点工作忙到晚上6点,张辰亮回家继续写文章,争分夺秒完成书稿。

  從小对海洋的好奇,使得张辰亮与《海错图》是注定的一场相遇。

  《海错图》是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图谱,由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,描绘300多种生物,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。“错”是种类繁多、错综复杂之意,古人用“海错”二字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。

  “聂璜算得上清代的‘博物君’,他积攒了很多海洋生物知识,在中国各地游历。”聂璜写完这本书,就从历史中消失了。而他留下的《海错图》流进了紫禁城,藏进朱墙深宫。

  囿于种种局限,聂璜对某些海洋生物形成了一定误判。前人的缺憾点燃了张辰亮的热情——他要亲自鉴别“海错”真身。

  做科普要放低身段让老百姓靠近自然科学

  写《海错图笔记》,张辰亮采用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,把书中生物归为“介部、鳞部、虫部、禽部”4类,呈现了30多种生物:海和尚、四鳃鲈、龙虱、土鳖、雀化鱼蛤……

  聂璜写《海错图》的方式妙趣横生,既科普又教你吃,比如写琉球国(今日本冲绳)吃马鲛的做法是“稍加盐而晒干以炙之”,也就是烤鱼干。而张辰亮“隔空喊话”,写该做法浪费了肉厚刺少的食材,不能物尽其用,最好学宁波象山人的“马鲛宴”。

  追求在科普的专业性和趣味性间的平衡,使自然科学的传播为大众喜闻乐见。这是张辰亮的前行方向,是他的“博物”梦想。

  (郭旺启摘自《中国青年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