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脉就是效率

作者:芮成钢 来源:《意林》杂志

  也许你想知道,一个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记者,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对方的信任?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解释清楚。当我与某大国首相初次见面时,如果我能一口气说出一串我认识的与他同一党派的议员,他就会觉得很亲切。工作多年,我的采访对象之间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,转来转去,都是那个小圈子,在我大脑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脉关系图。很多时候,关系就是润滑剂,关系就是效率。

  一次我采访福特汽车董事长、福特家族继承人比尔·福特,当时他还是公司CEO。那时汽车工业已经开始不景气了,见面以后,他不大愿意多说。我说:“昨晚我和JohnThornton一起吃饭,还聊到你。”果然,闻听此言,他立刻两眼放光,很激动地问我:“John也在北京吗?他会待到什么时候?”

  JohnThornton何许人?约翰·桑顿,前高盛全球总裁。与他初次见面是在我25岁生日那天。那时年轻爱热闹,过生日喜欢呼朋引伴,老朋友又带新朋友,一个普通聚会没留神搞成了百人的大party。在一位好友的引荐下我认识了他。不久他辞去高盛职务,来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客座教授,年薪1美元。桑顿在美国很有影响力,他是耶鲁商学院校董,后来又成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长。布鲁金斯学会是华盛顿最大的智库之一。

  桑顿中学时代就读于美国著名的寄宿高中霍奇基斯,并和低他几级的小兄弟比尔·福特结为死党,现在桑顿还是福特汽车全球的董事。由此说来,当我提到他的大名时,福特两眼放光也就不足为奇。他立刻坐下来专心接受采访,那天我们聊得非常好。

  还有一次对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的采访,依靠的也是私人路径。我认识她妹妹,并且见过她的父亲。那天晚上,我们的《直击华尔街风暴》节目直播到22点整,和她的采访只能约到22∶30,她真的在百忙之中为我留出这个时间段。我去接她,见一列浩浩荡荡的车队停在梅地亚中心门口,风尘仆仆。戴耳机、配微型冲锋枪的美国保镖列队护卫。专访结束已是深夜,她只剩下4小时休息时间,第二天一早还要参加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。就在24小时之前,我才和她在纽约的妹妹通电话安排了这次采访,效率真是很高。

  记者就像侦探,需要积累一大批“线人”,迅速找到关键人物。这种事经历多了,会觉得所谓“大片”里演的重要场合、惊险事件其实都挺假,属于“闭门造车”。还是等我退休以后,按照小时候最喜欢的《丁丁历险记》的路子,写一部中国记者版的《钢钢奇遇记》吧。

  (柳风摘自《虚实之间》长江文艺出版社)

上一篇: 悟空,沙和尚爱过你     下一篇: 免费一诺赚万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