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跪”并不可怕,唤醒才是实质

作者:杜建锋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下跪并无不可,何以遭到专家拍砖?因为让人下跪所需要的唯一条件就是:在膝盖弯曲之前,让他的精神、人格先跪下。用鲁迅的话说,这就是“吃人”。你可以看看《水浒传》,无论多么大的英雄见到当官的都要膝盖一软,精神自是矮了一截。现代社会,给官员下跪并不鲜见,下跪上访,跪求放人都体现了对人们对权力的畏服。如此一来,“下跪”被妖魔化为封建社会的“青记”,指其为传统文化的“糟粕”也就不难理解。

  然而,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,下跪从来都不是“糟粕”,而是敬重。给父母洗脚是孝,常回家看看是孝,下跪之后,膝行至父母身边(距离很近),聆听父母教诲,亲子促膝互动交流,何尝不是孝的体现?况且,在这个过程中,下跪只是形式,所谓800多人,只是氛围的营造,在此情境下,感动是家长,唤醒的却是学生对孝的追忆与重现。正如一位学生所言:“感觉很难为情的,不好说出口。今天大家都说,我也就说了。要是平常,感觉很肉麻的。”一个“孝敬文化”节让人们有机会被“琐碎繁杂”遮蔽的感情表达出来,让心灵重新变得澄明透亮,这个唤醒来得及时,来得有道理。

  北大怪杰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,学生一片哄堂大笑,辜平静地说:“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,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。”摆脱辫子的束缚很容易,灵魂的束缚是最难以摆脱的困顿。因此,与其关注“下跪”,不如关注“下跪”唤醒了多少心灵,不如关注一个“孝敬文化节”带来多少“觉悟”。

  (摘自2015年1月13日荆楚网)

  【素材运用】下跪不是自我贬损,而是对孝道精神的唤醒。当我们为一则则“空巢老人老泪纵横”的报道心酸时,被一幕幕“留守老人意外身亡”的画面戳痛泪点时,全社会都在呼吁“孝行孝为”。但真正的“孝”不是一个远方的电话、一份邮寄的快递就能慰藉。现代人缺少的不是孝行而是真正的孝心,是唤醒。百善孝为先,学校教育至为重要。对“跪拜父母”不妨多些理性看待。

  【适用话题】追求实质;教育方式;理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