穹顶之下的柴静真心爱国吗

作者:刘雪松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【适用话题】责任与担当 爱国 实干 新媒体的力量 知识分子

  央视的两位原主持人,相继去了美国,一个是崔永元,一个是柴静。前者自费拍了有关转基因的专题片;后者如您所知,便是被疯狂刷屏的专题片“柴静雾霾调查——穹顶之下”。

  相同的是,两位名主持,都离开了成就自己声名与事业的央视,都冲着中国人最关注的两个话题完成了单位行为与个人行为的转型。不同的是,一个以宣战的姿态出手,充满着男性的斗气;一个以无言的方式告别,表现出女性的沉稳。

  百分钟的雾霾调查,能够以刷屏的方式传播于网络,这是一个奇迹。它告诉媒体与传播者这样一个道理:所谓“内容为王”,其实不在技术层面,而在良知与责任。柴静自费百万的小制作,带给社会的震撼,是许多传统媒体的大制作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。她让媒体与媒体人汗颜的不是能力,而是良知与担当。

  离开,是为了更好地成就。但在柴静身上,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成就自己,而是成就这个社会。在这里,没有禁区与红线,只有法治与责任的底线。然而,这些众所应知却众所未知的事实,如果不是以离开、以自媒体的方式呈现,这部在我眼中被视作中国媒体迄今为止最有深度、最生动的有关雾霾的专题片,便没有机会出现在受众面前。

  不是谁的喧哗声越大,存在感便越强。穹顶之下,芸芸众生,同呼吸的不只是自然空气。少些埋怨,多些担当。少些猜测,多些实干。如果人人都少装糊涂甚至不装糊涂,个个都独立思考而不虚妄为是,我们的穹顶之下,清新的便远远不只是呼吸的空气。

  【素材分析】有良知和担当的知识分子,即使身不在其位,仍然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,在危害面前仍然会发声。柴静与崔永元一样,自费拍摄,又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公之于众,体现了作为一名公知的责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