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师钱钟书是这样做读书笔记的

作者:魏雯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【适用话题】阅读 笔记 方法 习惯坚持 无与有

  钱钟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。他的笔记本很厚,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,上面写得密密麻麻,有中文也有英文,别人很难看懂。他每读一书,都做笔记,摘出精华,指出谬误,写下心得。

 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《钱钟书手稿集》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,她记得,钱钟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“饱蠹楼”读书时养成的。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,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,学生们去读书,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,边读边记。

  “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,约摸是读这本书的一倍。他说,一本书,第二遍再读,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。最精彩的句子,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。”杨绛说,“钟书深谙‘书非借不能读也’的道理,有书就赶紧读,读完总做笔记。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,存留的只是笔记,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。”

  钱钟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。“第一类是外文笔记(包括英、法、德、意、西班牙、拉丁文),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。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。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、哲学、政治的重要论文,他都会读。”

  “第二是中文笔记。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。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,亦常常前后参考、互相引证。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,大致不相上下。”

  “第三类是‘日札’——钟书的读书心得。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,杂有大量外文,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。不论古今中外,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,到通俗的小说院本,以至村谣俚语,他都互相参考引证,融会贯通,而心有所得。”

  【素材分析】钱钟书先生家里没有大量藏书,却将书装进了脑袋里,写在了笔记上。他终其一生坚持做笔记,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,也由此夯实了治学的根基。要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,必须远离浮躁与懈怠,持之以恒,将好习惯贯穿生命始终。

  (特约教师 杨卫民)

  NEW视野

  2015年年初,随着柴静的纪录片《穹顶之下》的横空出世,美国作家斯蒂芬·金的长篇小说《穹顶之下》也受到空前关注,根据美国网刊Slate统计显示,斯蒂芬·金被公认为作品改编率和上镜率最多的作家之一。斯蒂芬·金酷爱读书,有自己的图书馆,收藏图书17000多本,为节省时间读书从来不接电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