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外治水高招:泰晤士、莱茵河、塞纳河重见天日

作者:章轲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英国立法严:泰晤士河从“大恶臭”到鱼类天堂

  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。1858年,伦敦发生“大恶臭”事件,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。英国方面确定的治理思路及措施包括:

  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。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,并定期进行审核,未经许可不得排污。19世纪末以来,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,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。从1955年到1980年,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%。政府还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,负责财务、水质监管等,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还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,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,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%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,为治理技术研发、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
  经过治理,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,20世纪70年代,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;80年代后期,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,鱼类达到100多种,包括鲑鱼、鳟鱼、三文鱼等名贵鱼种。目前,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。

  德国统筹管理:莱茵河支流管理妙招

  德国的埃姆舍河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;其流域面积865平方公里,流域内约有230万人,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。19世纪下半叶起,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,使莱茵河成为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。当地提出的治理思路与措施包括:

  一方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,减少污染直排现象。另一方面建设雨水处理设施。此外,还建设了大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、人工湿地以及雨水净化厂,全面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。采取“污水电梯”、绿色堤岸、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复河道。其中“污水电梯”是指建设地下泵站,把河床内历史积存的垃圾及浓稠污水送到地表,分别进行处理。1899年德国还成立了“埃姆舍河治理协会”,独立调配水资源,统筹管理排水、污水处理及相关水质,专职负责干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。治理资金60%来源于各级政府收取的污水处理费,40%由煤矿和其他企业承担。

  经过治理,河流治理工程预算为45亿欧元,已实施了部分工程,预计还需几十年时间才能完工。目前,流经多特蒙德市的区域已恢复自然状态。

  法国巴黎综合治理:塞纳河起死回生、任重道远

  巴黎是沿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起来的,20世纪60年代初,严重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崩溃,仅有两三种鱼勉强存活。当地提出的治理思路与措施包括:

  规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,要求搬迁废水直排的工厂,难以搬迁的要严格治理。同时完善城市下水道。另外,还削减了农业污染,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化肥农药等面源控制,另一方面对50%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。但硝酸盐污染仍是难以处理的痼疾。

  除了工程治理措施外,还进一步加强了管理。一是严格执法,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;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。除预算拨款外,政府还收取船舶停泊费、码头使用费等费用,作为河道管理资金。

  经过综合治理,塞纳河水生态状况大幅改善,生物种类显著增加。但是沉积物污染与上游农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,说明城市水体整治仅针对河道本身是不够的,需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。

  【素材运用】谁能想到,泰晤士河、埃姆舍河、塞纳河这些闻名遐迩的美丽河流曾经也是一条条人们避之不及的“黑水沟”?严格立法,寻找技术方面的支持,加大资金投入,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,再加上长久的坚持,终于还原了这些“母亲河”的本来面目。这也给我们治理水污染提供了思路:治水,不光要有政策的支持,还需要多方的合作和长久的坚持。

  【适用话题】水治理;改善环境;合作;坚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