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炅空饷门:大学真的不该请明星当老师吗

作者:佚名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【适用话题】折中看问题 双赢思维 规则 形象价值

  剥离“空饷门”的各种外衣,问题实质是明星和教师是否能兼容

  这几天热议的何炅“空饷门”事件,不少人为何炅叫屈。理由是他在北外担任阿语系教职人员,基于对母校的热爱,不需贪图一个跟“教授”不沾边的普通教职虚名,更不用贪图那几千块钱工资。但也有人认为何炅确实理亏。因为他作为在编教职人员不来上班,确实违反了相关制度。因为机关和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来源于财政,“吃空饷”行为是侵占财政资金的行为,为此,国务院开展了多次“吃空饷”专项整治。当然,即便何炅存在理亏的一面,造成问题的也不一定是他。何炅很可能只是出于热爱母校而听从了安排。

  有媒体人指出:“一所教书育人的高校,为了名人效应和‘人脉赞助’,就把身段折成这么弯的曲线,拱手让出属于公共资源编制岗位和人事关系。这种把政策玩转、让利益共享的交换,损害的是公共利益与社会公平,绝不是一句‘虚荣心’就打发了事的。”还有人指出:“明星主持人的光环,显然不是教师何炅吃空饷的挡箭牌。教授阿拉伯语的大学教师,与明星主持人,作为两种不同分工的社会角色,应有边界,而不能混为一谈。”

  如此看来,在很多人眼里,明星和教师,只能是单项选择;不能混为一谈,学校聘请明星任正式教职,一定是损害教育的利益交换——这种说法看似很正确,但果真如此吗?

  以商业竞争逻辑看,大学聘请名人明星任教职,完全说得通

  就在去年,美国学界也发生了一起知名的“吃空饷”事件,备受争议,事件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·克鲁格曼。

  纽约城市大学决定以高薪聘请克鲁格曼,而克鲁格曼对此也欣然接受。但最近二十年来,克鲁格曼是以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的名头闻名于世,很少参与学界的一线研究。为此,纽约城市大学提供的合同规定,克鲁格曼只需要做很少的东西——任期两年内,仅需开设一门并不繁重的课程,并参加一些学校的重要活动。而这份合同开出的年薪是每年22.5万美元——远高于正教授的工资(年薪11.6万美元)。

  几乎不用来上班,不用教学不用科研,坐享高额年薪,平时只要继续写自己的专栏就好——克鲁格曼这“空饷”吃得比何炅要滋润得多。

  事实上,纽约城市大学为了能够崛起,采取的策略就是高薪雇用知名学者,而克鲁格曼无疑就是最大牌的一个对象。这跟商业逻辑中的高薪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,只有挖到了大牌的教授,才能够吸引高水准的教师,吸引高水准的生源,以及最重要的、拥有雄厚财力的赞助者,这对促进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准是有很大帮助的。而何炅这样的知名主持人虽然不是大牌教授,但依然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——至少在拉生源方面,效果非常显著。

  因此,从商业竞争的逻辑来说,大学聘用明星担任教职,提升学校的吸引力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(摘自腾讯网)

  【素材分析】任何事物,两者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境界,最高境界是双赢,其次是一方赢得利益和价值,再次是双损。何炅与北外,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关系,北外借力何炅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,而何炅则从北外获得了相应的资源。何炅“知名主持人”与“教师”间的双重关系,其实也并非“水火不容”,两者之间也有交集,也有双赢的空间。前提是不违反国家规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