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什么对抗“小红点焦虑症”

作者:荷香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前些天摔坏了智能手机,这是两个月里的第二次。心想,这下好了,不去修,咱们来戒手机依赖症吧。于是,就真放那里,好几天不修。

  当天就要出门,约了朋友在中山四路那边谈事儿,只带了一个两百块钱的诺基亚。虽然是重庆人,可对重庆一点都不熟悉。没有智能手机可用,好多地方压根儿找不到。只能靠自己的嘴巴。

  下地铁后,问了一个年轻的摩的司机,他告诉我要过地下通道往对面走,我谢过他,走进地下通道;又问了一个小饭馆的老板,她说往前左拐,说完她又自个儿坐门口凳子上嗑瓜子了;接着又问了一个环卫工大姐,她正在人行道上扫落叶,她说不清楚,她不知道;最后问了一个杂货铺大姐,她看都没看我一眼,只是一边低头整理铺子里东西一边说,上面就是了,斑马线过马路就到。

  我慢慢走着,和很多行色匆匆的人们擦肩而过。向左向右向前向后,看着汽车、行人、楼房、雾蒙蒙的天空,感受着空气里冬日特有的冷冽。当走到中山四路,站在路口,竟说不出的惊讶。那条路的行道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,树干上缠着彩灯,在下午灰色的天空下,走在树下,看着这样火树银花般的色彩,梦幻得像个童话。

  想拍下来,想起手机坏了,但我背包里有本子和笔呀,还是画吧。

  接着我像个孩子般的兴奋,在路上转着圈、蹦跳着。前面有卖腊梅的阿姨,她背着一小背篓腊梅,手上还抱着,我在她后面做着鬼脸,用手轻轻碰着腊梅花瓣,闻着那股子清幽的冷香,心里说不出的舒坦;附近学校的孩子们放学了,在街道上三五成群、欢快地跑着,去旁边的小食店买着零食;一些保留了稍加改造的老建筑里,很多老重庆的老照片,民国时期、陪都时期、抗战时期、解放初期……后来就坐在咖啡馆和一个台湾做花艺、陶瓷的姐姐,还有书店的朋友聊天。一直喜欢面对面坐着,看着人的眼睛说话,也喜欢散发着温度、声音、语气、表情、动作、香味、音乐的场景。会让人的感受变得敏锐,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、思考、倾听。

  没有智能手机的几天,吃饭的时候不再心系着手机,也不开微信;学英语、画画时,不会隔十几分钟又看看手机;睡前不再抱着手机,而是捧着书,能看50~100页,这是很久没有的事儿了。

  手机修好后,打开微信。除了几千条群聊消息,并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大事。看着那些小红点,也不再那么焦虑强迫了。慢慢翻一下,对于微信上很多人来说我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到不可或缺,必须抱着手机等回复,也并没有很多人会等着看更新。而真正的朋友,即使不时常联系也在对方的心里住着,还会在梦里出现,和你聊着天。想到微信张小龙那天公开课说的一句话,好的产品是用完就走。我觉得也是,不把人捆绑在一个电子、数字和机械的世界里,而是去到真实里,感受有温度的生活。

  我想,去真实世界观察和感受总不会错的,你总会发现些什么,进而好好去过一种踏实有力、稳健的生活,让每天的日子越来越开阔,有可能最简单、庸常、琐碎的事物,会让你看到美好、思考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。这非常有趣,我们体验这个世界,而不是被它们裹挟着随波逐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