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千篇一律穿越文,打造一波三折记叙文

作者:陈琼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原题回放

  阅读下面的文字,按要求作文。

  书签,与书相伴,形式多样。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:它能与你交流,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……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?

  请展开想象,以“神奇的书签”为题,写一篇记叙文。

  要求:表现爱读书、读好书的主题;有细节,有描写。

  思路点拨

  2016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之一是一个命题作文,即要求以“神奇的书签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。对于这样的命题作文,我们经常用“带着镣铐跳舞”来形容,所以,要审清题意,把握好以下几点去写作。

  一、文体分明,必写记叙文。

  既然是写一篇记叙文,一定要以记叙为主,突出记叙的六要素——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;写成记叙文体,千万不要写成议论文或者说明文。记叙文讲究人称一致,要么是第一人称,要么是第二、第三人称,切不可交替使用。还要注意运用倒叙、插叙等手法,要做到线索分明,结构清晰。

  二、围绕读书,主题要鲜明。

  文题明确要求“表现爱读书、好读书”的主题,即围绕你与书签之间发生的故事,突出读书、学习等积极上进方面的思想;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,在文章中表现没有好好读书的自责和悔恨;总之,要围绕读书这个主题来展开记叙。

  三、展开想象,情节须神奇。

  平常的书签太普通了,但这一款书签必须“神奇”,它可以和你交流、谈话,简直是一款智能机器人。因此,写作中我们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,按照一定的顺序,异想天开地编造一个神奇的故事。文似看山不喜平,这个故事情节必须有点波澜,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引发人们的惊叹和深思。

  四、细节描写,人物有个性。

 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。在写人方面,必须突出人物的个性。为了展现不同人物的个性,我们需要运用人物描写里的常见方法,即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心理描写、外貌描写等细节描写。记事方面,还要注重对环境的塑造,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事件。否则,张飞、关羽和刘备都说一样的话,那对人物的描述就变成“和稀泥”了,千篇一律的描述并不能成为文章的亮点,此外文章还会变成枯燥的“流水账”,难以引人入胜,获得好评。

  原文呈现

  神奇的书签

  □北京一考生

  在我家的书橱里,藏有一枚书签。我非常热爱我的书签,因为书签伴随我好好读书。我和书签之间,发生过不少的神奇故事。(开头不够生动、形象,没有雕琢出“龙头”的效果。)

  这枚神奇的书签,长得可一点都不神奇,形状就像一把很普通的直尺一样:我可以在上面写字;尺子的背面光光滑滑的,上面镌刻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:“书香人生”。它的神奇之处正在此处,只要你对着它说句咒语——“好好学习”,它就真能帮你实现愿望呢!(这一段里,可以给书签安排一个“嘴巴”,做个铺垫,埋个伏笔。)

  星期天的早上,我正闲着无事,于是我就打开书拿起书签,在上面写下一句“我想回唐朝看看”,然后就对着它说了声“好好学习”。果然,我卷进了另一个世界。

  我来到了一条长长的冷冷清清且没有一个人的街道上。正当我在纳闷,这是唐朝吗?迎面走来了一个白面书生,风流倜傥,英俊潇洒;他拿着美酒和宝剑,慢慢地朝我走过来。他边走边唱道:“西忆故人不可见,东风吹梦到长安……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,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。”(开头一句太长,可以考虑写成短句。)

  这是谁呢?带着宝剑,还吟咏黄鹤楼?我连忙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:“喂,英雄您好,请问您叫什么名字?”(情节不够曲折,过于直白。)

  白面书生停住脚步,停住了口中的吟唱,见我和他打招呼,就好奇地上下打量着我,说:“你是谁呢?你怎么穿着这样怪异的衣服呢?”(李白的语言可以是古代的。)

  我说:“是书签让我穿越过来的。因为我热爱唐诗,特别是李白,书签奖赏我来唐朝看看。”(这里关于“我”的交代,可以略写。)

  “哈哈哈,我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啊!”

  啊,怎么?这是李白吗?没想到啊!我连忙介绍自己,表达对他老人家的崇拜之情。我忙问:“大诗仙,我怎么没有听过您的这首诗?”

  李白告诉我,这首诗的题目叫《江夏赠韦南陵冰》。我的脸一下子红了,自以为对李白比较熟悉,没想到连这首诗都没有读过。“您去过黄鹤楼了?也写诗了?”我又问道。

  李白笑眯眯地说:“是的,我去过黄鹤楼,我写了一首诗‘可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’。”(李白的语言可以是古代的文言文。)

  “您这么年轻不说,还会武功啊?”我再追问。

  “你难道没有学过我的诗词吗?‘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’。你如此敬重我,还不记得我的诗词?叶公好龙吗?”李白貌似看出了我的无知,觉得话不投机,很生气。说完,就拿起手中的酒葫芦狂饮。(李白的语言不能彰显其个性。)

  啊?我还真不记得了,这首诗貌似我们高中课本上出现过啊……

  李白醉了,甚至在胡言乱语。我有点怕,赶快拿出书签,说:“好好学习,我要回来!”果然,我又回到了现代。(李白的醉态可以更加夸张一点。)

  书签问我道:“你去唐朝了一趟,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唐朝好玩吗?”我心里非常自责,没有认出李白不说,还不记得他的诗词。我惭愧地低下了头,赶快拿起课本看书去了。

  (结尾比较突兀,没有很好地凸显书签的教育意义。)

  诊断报告

  这篇作品总体来说,还算一篇不错的记叙文,想象合理,有人物和事件,符合“起因—经过—结果”的主线。但比较起一类佳作来,还有三个方面小毛病,值得关注:

  一是平铺直叙。文章开头平淡乏味,没有吸引力。文章中间的情节没有运用好“抖包袱”“埋伏笔”等手法,从而不能造成尺水兴波的效果,情节不够曲折。

  二是语言不精。作者虽然运用了人物的外貌、动作、语言、心理等细节描写,但作为唐代李白的语言,不应该和现代人一模一样。书签的语言同样要体现书签的个性特征。

  三是扣题不紧。文章在开头草草扣题之后,仅仅在文章中表现出没有好好读书的主题,在结尾又草草收场,不够紧密和突出。

  升格建议

  针对以上问题,我们可以用“三剂药”来进行升格治疗:

  一是借助“误会法”打造波澜情节——儿童相见不相识。“误会法”是常见的制造误会的方法之一,可以通过“我”错将李白认为是崔颢,从而突出李白的崭新形象、“我”的孤陋寡闻。这样,文章情节就会显得一波三折,妙趣横生。

  二是借助“文言文”展现人物精神——手把文书口称敕。李白既然对“我”的穿着感到吃惊,那么李白肯定是唐代的着装;同样,李白的语言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言文来描写,从而烘托出“我”的穿越环境,凸显李白的人物形象。

  三是借助“首尾法”紧扣读书主题——回眸一笑百媚生。首尾呼应,才能显得结构圆融。我们可以在开头和结尾,打造龙头和凤尾,紧扣“多读书、读好书”的主题,增加一些情节,比如书签开口说话,教育“我”要真正地“好好学习”等内容,从而卒章显志,升华中心。

  升格佳作

  神奇的书签

  □北京一考生

  嘘,我告诉你一个秘密,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哦——我有一枚神奇的书签。怎样神奇?下面请你来听听我和书签的故事吧。(开头生动活泼,引人入胜。)

  这枚书签,形状就像一把很普通的直尺一样:能弯曲,可以在上面写字;尺子的背面有个嘴巴,中间有一个显示器,它的神奇之处正在于此,只要你对着它说声“好好学习”的咒语,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。(对书签加入嘴巴的细节刻画,为下文书签说话做铺垫。)

  星期天的早上,我拿起书签,在上面写下一句“我想回唐朝看看”,然后就对着它说了句“好好学习”。果然,倏地一下,我被一道金光卷进了另一个世界。

  长长的街道上,冷冷清清,没有一个人。我正纳闷,这是唐朝吗?迎面走来一个白面书生,风流倜傥,气宇轩昂,腰中配有一柄长剑,手中拿着一壶美酒。他边走边唱道:“西忆故人不可见,东风吹梦到长安……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,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。”(开头环境描写,烘托氛围。对李白的外貌描写,凸显诗仙风范。)

  这是谁呢?带着宝剑,还吟咏黄鹤楼?对,一定是他。我连忙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:“喂,崔颢大诗人,您好啊!”

  只见他打量着我,说:“尔乃何人?为何大呼小叫?”(李白的语言用简短的文言文,更显个性。)

  我说:“您不是崔颢大诗人吗?”

  “哈哈哈,尔何如此衣着打扮?我乃谪仙人是也!”(通过误会,制造情节波澜。)

  啊,怎么?这是李白吗?没想到啊!我连忙介绍自己,表达对他老人家的崇拜之情。我忙问:“大诗仙,我怎么没有听过您的这首诗?”

  李白告诉我,这首诗的题目叫《江夏赠韦南陵冰》。我的脸一下子红了,自以为对李白比较熟悉,没想到连这首诗都没有读过。“您去过黄鹤楼了?也写诗了?”我又问道。

  李白笑眯眯地说:“黄鹤楼,曾送孟浩然之广陵,可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”(李白的诗词串联。)

  “您这么年轻不说,还会武功啊?”我再追问。

  “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尔如此敬我,岂不闻此句乎?”李白貌似看出了我的无知,觉得很生气。说完,就拿起手中的酒葫芦,拔开瓶塞,仰头狂饮。(注重李白个性喝酒的动作和独特的语言描写。)

  啊?都怪我不好好读书学习!我还真不记得了,这首诗词貌似我们高中课本上出现过啊……

  李白醉了,两只血红的大眼睛盯着我。我有点怕,赶快拿出书签说:“好好学习,我要回来!”果然,一下子我又回到了现代。(夸大李白醉酒的神态描写,为情节蓄势。)

  没想到书签开口说话了:“你不能只念咒语又不行动。要多读书、多学习,咒语才能真的灵验!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,赶快拿起课本看书去了。(通过书签的教诲语言描写,凸显本文“好读书”的主题。)

  你说我这书签,神奇不神奇?(首尾呼应。)

  升格简评

  这篇作文通过升格以后,成为一类佳作。全文主题深刻、奇思妙想、情节曲折、人物鲜活,具体表现为:

  1.想象奇特,合情合理。作者紧扣“神奇”二字,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,异想天开地来了一次“梦回大唐”。在唐朝遇见了李白,自己却误将之当作崔颢,在李白面前话不投机。李白生气地醉酒,吓得自己回来了。故事情节既合情合理,又生动曲折,引人入胜。

  2.主题突出,注重描写。作者在文章结尾通过书签的教诲,表现了本文“多读书、读好书”的主题。里面的人物李白,吟诗、佩剑、喝酒等细节描写,使得人物形象格外鲜活。

  3.个性语言,人物鲜活。文章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,如“我”的尊敬语“您”,李白的文言文古语等。引用李白的诗词妙句入文,更是为文章增添不少亮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