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不值钱?人大附中招聘全是名校硕博毕业生

作者:未知 来源:《意林·作文素材》

  【适用话题】教育公平 资源分配 教育质量 就业观

  时事引读 >>

  2016年5月31日,一则“人大附中拟选聘教师公示”走红朋友圈,原因是该校招聘的老师实在“不简单”:这份名单显示本次共招聘16名教师,其中7名硕士,9名博士,有3名教师曾在国外留学,其他13名也均毕业于国内名校,集中于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。这种名校硕博士进中学教书的情况,引来观众的一片惊呼,有人认为名校硕博真是越来越“不值钱”了,只能屈就中学去教书了;有人认为精英知识分子进校园,能补充教师资源,提高教育质量;也有人认为名校硕博士进名中学,会导致新的教育资源不平衡。

  素材聚焦 名校硕博士进校园喜忧参半

  一方面,精英知识分子进学校,利用他们广博的知识,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宽阔的视野,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更新。学校确实需要这样的“精英”进来。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,“要建一流学校,必须有一流教师,世界知名中学的博士教师非常多,对于现代高中教育,博士具有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,是非常重要的”。另一方面,很多博士更乐意在大城市的顶级高中教书,这样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。与名牌高中的“火爆”相反,很多小城市、乡镇的中学招聘,难以吸引到优质毕业生,这样更会导致教育的不均衡。

  素材链接 名校硕博士进校园由来已久

  2012年新浪教育就曾报道,中科院博士周胤(化名)日前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十一学校签订了就业意向书。在周胤之前,十一学校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博士老师。在近现代历史上,一些名人如张伯苓、陶行知、鲁迅、老舍、沈从文、叶圣陶等均曾在中小学任教,他们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,为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。在美国,中小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40%。中学校园需要具有综合多学科能力的名校硕博士,而这些学校也为这些知识分子提供了优厚的条件。名校硕博士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。

  【考场仿真试题】对硕博士进校园,你有什么看法?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微评论。

  【范文示例】硕博士进校园,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,也体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择业观,念了名校的硕士或者博士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相关工作。他们也可以走向学校、医院、建筑工地等一线,这样既能发挥专业优势,也能获得最真实的生活实践。硕博士进中学当老师,用自己的专业传道授业解惑,也不失为一件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