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是这样长大的

作者:张国 来源:《意林少年版》

  从小到大,胥晓宇都是那种因为成绩优秀而常被家长们挂在嘴边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在北京人大附中,他是成绩优秀的佼佼者。高二那年他获得国内数学奥赛金牌,进入国家集训队,还被北大预录取。2014年7月,胥晓宇参加了第45届国际物理奥赛,获得第一名。

  2014年高中毕业前,他的名字如约出现在北大的保送生名单上。当时教育部调整了高考加分政策,获得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、信息学5项奥赛全国奖项的高中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,国家集训队员例外。胥晓宇当然在“例外”之列。

  但他“浪费”了这个机会。因为在高考前两个月,他收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。

  他觉得自己“运气不错”。而“运气”是这位少年极少提到的事情。他整个求学生涯都伴随着无法取巧、无法仅凭运气来度过的激烈竞争。他小学开始接触奥数,初中接触物理奥赛,拿过的国内外竞赛奖项能列一长串。

  他并非自己选择了奥赛之路。跟很多孩子一样,最初他也是被父母送去参加课外培训班的。不同的是,他找到了快乐。

  他的奥数之路也有过挫折。由于一次高中联赛没有考好,他一度连省级队都没能入选。读高中时,他曾想过,如果有一天自己进入国家队,可以算是一个成功。但是如果进不了,“也不能算是失败”。

  “因为当我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去面对数学,并且全身心去热爱数学的时候,我觉得我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成功。”

  大家或许认为,学业这么优秀的少年,肯定每天都在埋头学习,但事实上,他的课外生活比绝大多数中学生要丰富得多。

  他从小学开始打乒乓球和篮球,初二时又学会了打桥牌,参加过北京市的一些桥牌比赛,也喜欢看科幻和武侠类小说,金庸的每本小说他都读过三遍以上。《神雕侠侣》中,金轮法王对杨过的一句评语,他深以为然:“杨兄弟,你的武功花样甚多……博采众家固然甚妙,但也不免驳杂不纯。”他认为,自己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两科竞赛、保持学习成绩稳定、申请出国所依赖的就是四个字:专时专用。

  他还喜欢“助人为乐”。他的学习笔记被很多人奉为“学习宝典”,好多外地的同龄人向他索取。他给很多人复印和邮寄过。由于供不应求,他把2014年参加国家数学集训队的作业扫描为电子版,存在网盘里供网友下载。他同时公布了一道数学题,谁解出答案,谁就知道了网盘的提取密码。“不劳而获不是好习惯。”“胥神”半开玩笑地说。

  梅之傲摘自《中国青年报》

上一篇:鲥鱼与孔雀     下一篇: 廖凡:最棒的生日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