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岁

作者:冯骥才 来源:《意林少年版》

  守岁是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年俗之一。

  每到腊月底,我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。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似的。

 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,充满信心。一是大脑亢奋,一是除夕的节目多:又要祭祖拜天地,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,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场普天同庆的烟花爆竹。尽管二踢脚、雷子鞭、盒子炮大人们是绝不叫我放的,但最后一个烟花——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,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。

 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,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。大人们通常是聊天,打牌,吃零食,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。

  而我们这些小孩子玩着玩着,瞌睡虫便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。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:可千万不能睡呀。我一边嘴硬,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。

 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。但睁眼醒来一定是睡在暖暖的被窝里。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,还有一个通红锃亮的大苹果。一睁眼就看到平安。

  我承认,在我的童年里,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,令我惊奇的是:大人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?

  其实很简单,因为大人们知道为什么守岁。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,缘自一个词“辞旧迎新”。

  辞,是分手时打声招呼。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,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、愈来愈少的时间里,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,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。在过去一岁中,不管幸运与不幸,不管“喜从天降”还是留下无奈、委屈与错失——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。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,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。

  是的,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。而现在,守岁却与我们渐行渐远。当然,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。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,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,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。

  成文脉络:儿时守岁的记忆→“我”年年守岁失败,而大人却能次次从长夜守到天明→守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→守岁渐行渐远,不妨体验一把守岁的魅力

  主编推荐:守岁是一种传统习俗,更是一种民族情怀。在快节奏、高效率的现代生活中,有多少传统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?我们又肯用多少时间静静感悟生命的春绿秋黄?一场热闹却空虚的狂欢,怎么抵得上一段情深意切的感悟与体验。

  拓展阅读:《除夕情怀》(冯骥才)《过年》(梁实秋)

  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

  编辑解读:

  这篇文章很能代表冯骥才的写作风格,善于挖掘生活的底蕴,咀嚼人生的况味。作者洞察细致,善用典型事物渲染气氛。他选取了最具年味儿的事物“鞭炮”“烟花”“红包”进行叙述,将一幅阖家守岁图展现在读者面前。文章叙述连贯,一气呵成;细节描写,夺人眼球。写到小孩兴尽时,不直接说打瞌睡,而用“瞌睡虫便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”这样适合描写儿童的活泼语言,使文章趣味横生。作者还善于以小见大,以守岁不再,写传统民俗渐行渐远,引发人们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。

上一篇:行走在他们伟大的人格中     下一篇: 新闻豆豆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