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甲不是前三名

作者:盛文林 来源:《意林少年版》

  曾几何时,从中央电台到地方广播,从国家级刊物到县级报纸,都喜欢把某团体、个人在某一方面取得前三名、第三名的佳绩,用“跻身三甲”来形容。其实,这个比喻是不正确的。“三甲”是个等级概念,本义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的第三等而不是具体的名次——既不是前三名,也不是第三名。

  元、明、清科举殿试后,按成绩排出三个等级。第一等叫“一甲”,仅限三名,分别是“状元”“榜眼”“探花”;第二等谓“二甲”,取若干名,其中的第一名叫“传胪”,他连同一甲三人及会元曰“巍科人物”,代表科举的最高水准;剩下的就是三等,即“三甲”,人数最多。可见,三甲是进士中的第三等,也是末等。有时,也把一、二、三甲全部进士称三甲。但都没有前三名、第三名的意思。

  那么,“三甲”又何以成为当今的流行语呢?原来,因一甲进士三名,我国古代的鼎有三足,故从元代开始,把一甲进士又称之为“鼎甲”,或“三鼎甲”。可见,若古为今用,用一甲、三鼎甲来形容前三名是贴切、到位的。遗憾的是,不知何时何人,想当然地把“三鼎甲”缩写成“三甲”,或把一甲三人误解为三甲,并借此来比喻各行各业竞赛、考核的前三名、第三名。由于“三甲”词汇看上去既古雅又时尚:既能取代枯燥的“前三名”“第三名”,又能显示作者的“学养”,故此一经推出,就以讹传讹、被人们经常使用。

  司志政摘自《极易误解的文化常识及趣闻轶事》

上一篇:与意丝沟通零代沟     下一篇: 想入飞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