剩者为王

作者:未知 来源:《意林原创版·讲述》

  剩者为王

  □程宇瀚

  一日,顺利考取中央美院研究生的友人来拜访我,席间闲聊起我的失落,他连连惊呼也有过相似经历。他是作为美术生特招进入大学,也是当初画室里考得最好的人。

  “当初在那个小县城,专业老师可是把我捧在手心上,我永远是一个胜者的形象。”他回忆起往日风光还意犹未尽,“结果呢,到了省城学校的美术系,全国各地的高手都以旗鼓相当的水平考进来,我顿时在班上被挤到中下游,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了。我从一名‘胜者’转眼变成了‘剩者’。”他贴切地比喻着。

  从他话里,我嗅出了相似的心酸。但有一点我无法理解,明明残忍的真相已经表明自身在这个领域只算平平,是什么给了友人在艺术路上重整旗鼓、死磕下去的勇气?

  他答:“我觉得很正常啊,没什么好失落畏惧的,每个人都会经历落差,你注定会被成长打一记耳光。”其实我俩不是个案,仔细回忆,你也一定有某些优秀的特质,只是像水融于地表一样渐渐消失无踪。小时候,无论是在父母的朋友圈还是在家乡那些三姑六婆的嘴里,你可能被捧上了天,偶尔带回参与奖就被夸真厉害简直是天才,随口背句床前明月光就被夸真聪慧灵气。学前班时,老师每周都用大红花表彰你是个乖孩子。高中时,你在几十人的班级里当选班干部,同桌说你极具管理才能。

  长大后,这些溢美之词越来越少。成长把我们胡吹海捧一番,然后啪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。想想,是有玄机的。这份膨胀,不是缘于自己的确厉害,而是缘于长辈的鼓励,外人的客套,成长圈子的狭小,以及自己的信以为真。

  长大后的我们与更多的高手狭路相逢,作为成人来参与真刀真枪的比拼,听到的便是客观的评价。我们的真实水平,才由此浮出水面。

  慢慢接受自己其实没那么好,这就是成长的常态,但面对落差的态度却是不同的。我在落差感中自怨自艾,迟迟走不出往日“辉煌”;而朋友却在“剩者”危机的鞭策下,奋起直追,直至夺回被岁月抢走的王冠,成为翘楚。

  芸芸众生,谁都会被成长打一记耳光,但后续效应,却千差万别。□王章材

  每年都会有一些疯玩在树梢上的柿子,因其位高势险,农人也懒得打摘,便硬生生地留了下来,成了“剩柿”。秋天的末班车未赶上,冬天的肃杀却又奈何不得,季节便遗忘了她们。她们在萧瑟枯黄的世界里,高傲地燃起一簇簇冷艳的橘红色,装点成亮丽夺目的风景。

  偶尔,一两只喜鹊、山雀、山鹡鸰意兴盎然地飞来,一路长途奔波,早已饥肠辘辘,见到美味可口的剩柿,便呼朋引伴,大快朵颐,可偏又是囫囵吞“柿”的主,蹿上跳下饱餐一顿后,便索然寡味,在褐灰色的树干上荡一荡暗黑色的喙,抖擞抖擞翅膀,丢下一摊灰白色的粪便,扑棱棱,径直飞向天外的世界。

  那些剩柿呢?被叼啄得千疮百孔,却并不为意,依旧坚挺地伫立着,睥睨世间的白云苍狗……寒暑易节,她们渐渐被消磨得无形,皮肉早已荡然无存,种子也四处飘零,像一截遗弃在山坡的骨头,再无味道,更提不起飞鸟的兴致,最后风蚀成了一块黑疤痕。她们紧紧偎靠着母亲——柿树,成为母亲最孝顺听话的孩子。

  那些兄弟呢?有的早夭,生命便定格于襁褓;有的先凋,成了顽童脚下的皮球;有的刚刚青涩,便被做成了柿饼;有的稍一成熟,便成了人们果腹的果品……早已消弭于尘世,全无痕迹。

  剩柿呢?却吸引了更多飞鸟来这里越过漫长饥寒的冬天,飞鸟仿佛会感恩,春天也不飞走,整天忙着捕捉柿树上的虫子,再一年,柿树上依旧硕果满枝。新柿壮大长成,剩柿渐渐萎靡消亡,给别人留有余地,便是给自己留下生机与希望。

  再美再长久的人生,只有一世。那些剩柿呢,却活了两世,前世幸福立业,后世艰难守成,成为“柿界”真正的王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