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优雅,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

作者:慕容素衣 来源:《意林原创版·讲述》

  昨天开了一个盘口,让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优雅,心目中有没有哪个女子能够称得上优雅。

  有两个答案给了我较深的印象,一个说是林青霞,老到那个岁数也不矫情地想要掩饰;另一个说是邓丽君,她的歌没有怨气,即便唱的是“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”,她不给听歌人的情绪染色,不让忧郁更忧郁,绝望更绝望。给别人的情绪染色,是赢得喜爱的快捷方式,在情绪的深渊边推人一把,准保让人一辈子记得你。但她下不了手。到了一定年纪,终于觉得,这是一种道德。

  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呢?感觉这两个答案有点接触优雅的本质了,一是不矫情,二是没有怨气。

  身为女人,都想活得优雅。如果要拎出一群女子作为优雅的典范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民国时期那群女子。那是一个群芳荟萃的年代,拥有一群芳华绝代的女神标本:林徽因、陆小曼、张充和、孟小冬、阮玲玉、胡蝶……一个个名字缀在一起,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满天星光。这些女子身份迥异,出身悬殊,如果说她们有什么共性的话,那么最大的共性还是“优雅”这种特质。

  这样一来,肯定会有人说,什么优雅啊,还不就是有钱有闲阶级的标签?不可否认,有钱有闲阶级更容易出产优雅名媛,但这并没有构成滋养优雅品质的必要条件。

  民国其实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年代,新旧碰撞、政权更迭,远远没有后人想象得那么浪漫美丽。

  在重庆满城的警报声中,张充和仍然坚持练书法,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,她端立于桌前,一笔一画地练习小楷,警报声一响,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。我觉得,这样的充和尽管看上去有些狼狈,骨子里仍是优雅的。

  当日本军队发动侵略时,林徽因指着门前那条河,淡淡地说:要是他们真的打过来,我就跳下去。年幼的孩子惊恐地拉着母亲的手说:那我怎么办呢?林徽因一字一句地回答:国之不存,怎顾得你!这个时刻的林徽因,铁骨铮铮,露出了少有的峥嵘,同样是优雅的。

  当认识到胡兰成的花心无可挽回,张爱玲去信给他说:“我已经不喜欢你了,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。你不要来寻我,抑或写信来,我亦是不看的了。”即使做不到一别两宽,各生欢喜,至少也不出恶言。后来张爱玲提起胡兰成来,从来没有当众谴责过。这样的分手方式,也担得起“优雅”两个字吧。

  在人心惶惶的“文革”期间,杨绛被剃了阴阳头,她拿起女儿剪下的辫子,细细织了一顶假发戴上。被发配去打扫女厕所后,她发现这里反而是一个安乐窝,可以在这读读随身携带的旧诗词卡片。这样的心境,更是“优雅”的最佳注脚。

 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,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呢?我想,真正的优雅,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随遇而安”,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,都能够从容面对。但光有随遇而安的恬淡还不够,还得有内心的笃定和坚守,守得住底线,熬得过艰辛,这样才能做到由内而外的优雅。

  《大学》中说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。知道自己要什么,在一生悬命的追求上从未放弃过,内心才能够安定。不管是张充和还是林徽因,她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。从古至今,世界从来不安,时局多半动乱,有了安定的内心,才可以做到在不安的世界里安静地活,才能够活得优雅。

  那群时光深处的民国女子,给我的印象,就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,哪怕漫天乌云,只要抬头看见有这么一道金边,也能给人无限慰藉,让人看到活着的尊严和希望。